2021年6月,碧江区被团中央确定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区县,碧江区抢抓改革试点契机,坚持问题导向,高位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走深走实,实现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四个”改革之变。
“梯队式”配强力量,实现“分兵把守”到“集中兵力”的改革之变。
一是基层组织建设更夯实。实现乡(镇)街道和学校领域的团组织建设全覆盖及97个村(社区)团支部书记配备并落实薪酬待遇,建立目标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激发团干部工作内生动力;已建团组织覆盖机关单位52个,新建社会领域团组织86个;以“四化”联动锤炼“硬核”团干部队伍,选派109名大学生到基层团组织担任团干部,充实基层团组织力量。
二是团员教育管理更高效。建立并落实推优入团、积分入团等制度,提升团员发展和管理质量,规范发展团员980名;依托区委党校成立区团校并组织开展有效培训2期,24所学校成立校级团校开展培训50余期,累计培训学员3200余名。
三是团属服务载体更丰富。成立区级青年志愿者协会、大学生春晖服务社及团属青年社团6个,建成青年之家18个,打造青年身边的共青团“门店”;创意发起“1922青春行”品牌,为青年提供分享交流、联谊交友、公益志愿、兴趣拓展等多样化服务项目,参与青年2500余人次。
“多元式”思想引领,实现“一头热乎”到“多向热络”的改革之变。
一是兴“红色学习”之风。整合周逸群烈士故居等本地红色资源,切实用好“青年讲师团”“红领巾宣讲员”队伍,组织开展“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等主题团、队沉浸式教育活动1500余场次,吸引青少年12余万人次参与。二是聚“思想引领”之力。加强团属微信公众号“青春碧江”运营建设,通过开设专栏、主题推送等形式吸引广大青年参与线上互动,总阅读量超过80万次。将“青年大学习”作为持续性工作重点,加强青年团员的思想引领和团课学习。据统计,累计学习35万余人次。三是强“先进典型”之魂。定期开展共青团、少先队先进表彰评选活动,积极向上推荐优秀典型,树立青年榜样,强化示范引领。2021年,全区55个集体及个人获全国、全省、全市表彰。
“赋能式”建功动员,实现“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的改革之变。
一是赋青春之能量。组织动员广大团员团干及西部计划志愿者投身乡村振兴第一线,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深入推进“春晖行动”,常态开展“我为家乡捐棵树·同心共建春晖林”活动,募集资金100余万元;争取“中国茅台·国之栋梁”等圆梦助学资金共93万元,助力186名学子圆梦大学。建立240人的区级春晖人才智库,定期开展“春晖行动·我与家乡共发展 ”座谈会,《贵州碧江:春晖行动注入青春之源》在《中国青年报》头版专题报道。
二是递青春之温暖。探索形成“党建引领、春晖感召、五微联动、五星激励”的碧江共青团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模式,推进“新市民·追梦桥”工程,打造建设省级示范点2个,全省“新市民·追梦桥”品牌创建工程推进会在碧江举行,“‘新市民·追梦桥’星火微志愿”项目获全国第五届青年志愿项目大赛铜奖。实施“希望工程·陪伴行动”,开设希望小课堂,常态开展爱心陪伴、义诊、义剪等服务,惠及群众5000余人次。
三是显青春之担当。组织开展“青春志愿行·温暖回家路”等志愿服务活动130余场次,参与青年团员共计8500余人次。面对新冠疫情,组建青年团员突击队16支,建立区、乡两级志愿服务微信塔群21个,1200余名社会志愿者积极响应号召,参与服务时长共计3万余小时,筑牢了碧江疫情防控的志愿防线。
“精准式”服务青年,实现从“坐堂问诊”到“上门巡诊”的改革之变。
一是构建青年发展机制。推动《碧江区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9-2025年)》落地见效,在2021年9·9公益日期间,动员感召7800余名爱心人士参与,筹集社会资金12万余元,用于困境青少年关心关爱。二是搭建青年发展平台。联合碧江“念乡人”周周团队发起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服务项目;组织开展“乡村振兴领头雁计划”及青春闪光青年培训工程及“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为60名青年大学生搭建实践实习平台。三是维护青年发展远航。制定出台《未成年人保护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重点工作实施方案》,争取市级青少年零犯罪零受害社区试点1个,承办团省委12·4国家宪法日主题宣传活动。
分享按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