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纵深推进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工作,团碧江区委多措并举扩大青少年公共服务供给,助力“双减”政策在碧江落地,有效落实“为党育人”主责。
一、“校内育人+校外实践”布局,促进育人体系“立体化”
发挥全区学校团组织、少先队“为党育人”优势,加快构建“校内+校外”的育人体系。在校内,依托学校团干部、少先队辅导员队伍,特色化开设书法、苗绣、古筝、竹笛等传统文化活动20余项,推动71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活动开展,涵盖城乡中小学、村小、教学点及易地扶贫安置点学校,惠及学生52131人,做到“就近学,随地学”;开展“3·5学雷锋”、校园爱心义卖、“9·9公益日”等丰富学生文明实践活动,供学生“课后”点单。推动24所区属中学团校成立,常态化开展“三会两制一课”、主题团日(队会)学习,推动学习党史、团史、队史和党、团、队理论知识在教育阵地入脑入心。在校外,打造区级青年之家,整合辖区周逸群烈士陈列馆、梵净星空艺术馆、红董智慧赛道等各类公共场馆(所)资源,建设一批“青春加油站”,拓展青年之家场所服务功能,目前,累计组织开展校外红色教育和主题学习活动1500余场次,参与青年团员、少先队员3.5万余人次。
二、“线上引领+线下活动”并举,促进课后服务“多样化”
线上,通过“青年大学习”,团员“暑假十课”,少先队依托“红领巾爱学习”“六·一主题中队会”“十·一三主题活动课和中队会”,少先队“暑假十课”等开展线上学习。充分发挥区直机关团组织服务功能,利用网络云课堂向青少年普及科普知识、培养课外兴趣。如区公安分局团支部、区公安交通管理局团支部以“开学第一课”为契机,录制以“暑期防溺水”“遵守交规小卫士”为主题的小视频,向全区青少年送上“双减”网络大餐。线下,下发“碧江区红领巾奖章争章实施方案”,全区47所小学启动红领巾争章活动。以学生社团为抓手,打造“一校一品”特色红领巾小社团品牌,如铜仁市第三十二小学定期开展“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红领巾剪纸社团活动,铜仁市第八小学开展红领巾红色绘画社团活动,旨在全力培养一批“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红孩子”。区生态环境分局团支部通过“环保开放日”,组织团员学生观看污水处理厂和垃圾焚烧所,到监测站实地检测各地空气质量等,让学生与环保“零距离”,以“体验、分享、交流”的形式让“双减”双向奔赴。
三、“校地联建+精准施策”结合,促进实践活动“特色化”
组建专业服务队。整合团属资源,积极对接贵州大学、铜仁学院、铜仁幼专等高校,组建了由“社区工作者+西部计划志愿者+高校教育专业师资”构成的公益“双减”服务队伍,40余名志愿者参与,多方保障托管服务的专业性和安全性。搭建连心服务桥。针对易地扶贫安置点和偏远乡镇学校实际,在正光社区、打角冲社区、矮屯社区成立社区少工委,丰富社区少先队员校外少先队组织生活。在矮屯社区、正光社区、打角冲社区实施“希望工程·陪伴行动”,开设舞蹈、绘画、小小主持等希望小课堂,惠及学生450余人。招募9名志愿者、4名辅导员在白岩溪社区、矮屯社区、正光社区、坝黄官庄村等开展暑期托管服务,丰富易地扶贫安置点学生和偏远乡镇学生课余生活。构建多维服务网。做好家长资源库创建,各校共聘请104名学生家长作为校外少先队辅导员参与家校联建,涵盖社会、新闻、心理健康、网络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应急救护、农业科普、理财、烘焙、摄影、编织、音乐等多个领域,对少先队员分期分批开展相关专业培训,构建良好的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课后服务体系网络。
分享按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