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专栏

印江:创新“四有”机制 引领青年发展
时间:2021年09月24日 信息来源:共青团印江县委 作者:佚名 浏览量:

印江县聚焦青年发展,探索创新“参与公益有平台、志愿服务有载体、社会实践有渠道、思想引领有对象”的“四有”工作机制,构建互联互通、上下联动的县域公益平台,引领青年发展取得实效。近年来,累计招募公益志愿者714人,开展志愿服务超过30万小时,募集公益资金2200多万元,实施公益项目24个,资助学生3000多人,惠及群众7万多人。

“三点”夯实公益平台

以公益项目为抓手,借力“互联网+”等媒介,变公益活动为“伟大但人人可为”。

找准切入点,参与路径多元化。结合县域实际编制教育、健康、生态领域公益项目,通过互联网赋能变成人人可参与的公益体验。如2018年印江创意发起的“我为家乡捐棵树·同心共建春晖林”,累计5万多人参与,募集资金121.46万元。2020年发起“春晖助贫计划”,重点用于“春晖助学”和防贫保,累计11.2万人次参与捐赠,募集资金342.2万元。

找准结合点,回应诉求精准化。积极争取中国扶贫基金会支持,在印江落地“顶梁柱公益保险”和“宝护计划”大病救助项目,成为构建防贫预警监测机制的重要力量。3年来共保障贫困群众20万人次,理赔资金400多万元,最高理赔5.87万元。“宝护计划”大病救助项目对因罹患恶性肿瘤及99种大病困难群众给予5万元(含项目执行费2500元)一次性救助,目前已救助65户,救助资金308.75万元。

找准着力点,项目实施成果化。聚焦群众最关心的教育扶贫领域,形成“圆梦微心愿”“一对一资助”“春晖励志班”“春晖助学”“授渔计划”等涵盖从幼儿园至大学毕业的完整公益链条。累计募集公益资金1400多万元,实现“圆梦微心愿”2.65万个,“一对一资助”759人,开设“春晖励志班”11个,“春晖助学”3000多人。

“三聚”做实志愿服务

围绕志愿服务谁来服务、为谁服务、服务有效的问题,探索聚力量、聚内容、聚成效“三聚”模式,形成组织专业化、运作项目化、成效品牌化的工作格局。

聚力量,破解“人员组织”瓶颈。整合工作力量组建了春晖行动公益协会,构建“专职+兼职+志愿者”的工作力量体系,形成常态化志愿服务力量。

聚内容,破解“形式单一”困难。重点聚焦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服务,累计组织644名志愿者实地走访群众2.7万余次,收集整理需求意见8000多条,将服务需求清单化、服务内容项目化,不断丰富服务内容,逐步形成以5G(Gather凝聚、Give给予、Goodwill友好、Gratitude感恩、Grow成长)为路径,以5H(Health健康、Hope希望、Heal治愈、Happiness幸福、home家园)为目标的志愿服务体系。围绕“5G+5H”志愿服务体系逐步开发“你的银发·我的牵挂”“爱心结对·陪伴成长”“快乐假期班”“文明储蓄所”等服务项目24个,并不断完善和健全服务内容。

聚成效,破解“持续发展”阻碍。通过深化春晖扶贫广泛凝聚社会资源实现资源可持续,抓实春晖公益协会实现力量可持续,完善“5G+5H”服务体系实现内容可持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400多场次,服务移民群众5万多人次。

印江:创新“四有”机制 引领青年发展

印江:创新“四有”机制 引领青年发展

“三心”务实社会实践

以“感恩、责任、成长”为主题,广泛吸纳青年参与社会实践。

弘扬春晖文化滋养“感恩心”。深化春晖行动,通过“春晖讲习团”“春晖感恩宣讲”大力弘扬春晖文化,积极开展“春晖行动—我与家乡共发展”“结对春晖社·青年乡村行”“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尽孝、感恩、反哺、回报”的春晖理念深入人心。积极开展“春晖助学”走访等活动,用春晖文化滋养感恩心。

强化政社联动培育“责任心”。常态化用好寒暑假,实施“春晖星火工程”“扬帆计划”。在部门联动上,由各单位、各部门提供可供大学生实习锻炼的岗位及要求,由团县委和春晖公益协会组织实施招募、派遣、服务证明、考核评优等;在政社联动上,争取县域各单位、各企业支持,广泛动员县域企业提供实习锻炼岗位,发放一定补助,增强大学生就业技能;在系统联动上,完善乡、村两级团组织兼职副书记遴选机制,拓展青年参与社会实践渠道,夯实基层团组织,充实基层团组织工作力量,将工作触角从县逐步向乡、村两级延伸。

直面急难险重激发“成长心”。坚持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围绕中心大局开展社会实践。在2020年疫情防控中,累计招募志愿者629人,其中医护类志愿者229人、服务类志愿者400名,共派遣518名志愿者先后组建53支服务队,奔赴卡口值守、社区排查、宣传劝导、边界执勤、健康筛查等服务岗位,坚守战“疫”一线50多天,累计志愿服务时长5万多个小时,让团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飘扬。

“三感”抓实思想引领

牢记为党育人的工作主责,创新体制机制凸显思想引领成效。

创新文化宣传体系强化存在感。围绕“四有”机制建设,加强原创文化产品的打造,先后创作了《搬迁谣》《新市民公约》《有你》《因为有你》《你还是少年》等文化产品,实现以文育人。

健全激励表扬体系提升获得感。立体化开展优秀典型的宣传,2019年评选首届“十大杰出青年”“五四青年标兵”,选树身边榜样。积极推荐各行业优秀青年,如志愿者杨友齐被团中央表彰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青年志愿服务先进个人,春晖使者杨涛荣获贵州省第二届“十佳诚实守信好青年”称号,戴飞荣获全省优秀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标兵荣誉等。累计推荐优秀青年获省级表彰16人、市级表彰60多人。

构建社会荣誉体系增强成就感。围绕“四有”机制建设,荣获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集体、西部计划优秀项目办、第五届青年志愿服务大赛银奖、学雷锋志愿服务“4个100先进典型”最佳志愿服务项目。荣获全省文明单位、改革创新优秀案例、春晖行动工作先进集体、志愿服务大赛金奖等。在社会层面上,荣获中国扶贫基金会“优秀合作伙伴”“最具影响力项目”“突出贡献奖”等荣誉。


分享按钮